昨天早上,不少市民从大雨声中醒来。阴雨绵绵,标志着梅雨季真的来了。6月7日,我省正式进入梅雨期,迎来一年一度的高温、高湿天气。
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,自入梅以来,全市平均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,地区差异较明显,西部地区降雨量明显大于沿海地区,其中最大的是仙居县,有56.4毫米,其次是天台县,有55.3毫米。未来几天,我市仍将多阵雨或雷雨,什么时候出梅暂时还不能确定。
各地做好防汛准备
持续的降雨容易引起城市内涝,也易引发山洪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,记者从市防汛办了解到,我市梅汛期防汛工作已经准备到位。
“今年属气象灾害中等偏重年份,我市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,汛期天气复杂多变。防汛办全体同志要立即进入防汛备汛状态,以扎实的举措确保全市安全度汛。”6月8日,市水利局局长徐云明在防汛办全体人员会议上说。
我市多地积极开展防汛准备工作。黄岩西部山区为浙东地区暴雨中心之一,地质灾害隐患多,山塘水库多,在建工程多,城镇防洪排涝能力低,防汛形势严峻。黄岩区防汛指挥部组织开展“防汛隐患大排查”,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、病险山塘水库、各类危房、交通道路险段等,仔细排查,登记在册,及时整改到位。
梅雨季到来之前,温岭市防汛抢险物资再添10艘“抢险救援神器”——橡皮船,包括5艘小型的(3.6mⅹ1.7m),5艘大型的(4.3mⅹ1.9m),分别可承载6人和8人,主要用于抗洪抢险、水上救援应急调配使用。
此外,仙居、天台等地也做好了防汛准备,全面部署入梅后强降雨防御措施,力争把防汛工作做得更扎实、更细致、更深入、更有效。
梅雨季警惕“梅雨病”
根据往年的数据,今年入梅时间较早,比去年足足早了10天。这也是近10年来,与2013年并列最早入梅的一年。这个时间,恰巧与高考、中考撞上,考生和家长要尤其注意防范“梅雨病”。
市疾控中心医生告诉记者,连绵雨水的“梅雨天”,让脾胃负担加大,消化道功能减弱,人们就会感到乏力、头晕、四肢困重、没胃口、腹泻等。多家医院往年梅雨季节的门诊情况都显示,梅雨季节胃肠道腹泻患者都会猛增。
这是因为梅雨期间天气乍暖乍寒,气压很不稳定,湿度也大,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和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,引起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、胃及十二指肠蠕动增强或减弱、局部血管痉挛性收缩等,而发生消化性溃疡。
此外,梅雨天,皮肤科门诊医生比平时忙碌许多。闷热的天气,正适合真菌生长繁殖,梅雨季节也是皮肤真菌病多发时节。医生提醒市民,要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干燥。如果皮肤出现瘙痒症状,应用温开水冲洗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,尽量避免用肥皂清洗及用手抓挠。
台州天气预报30天:http://www.tianqiyugao.com/taizhou/